English

百岁老人还“上班”

张含英长寿秘诀■吃饭养胃■作息准时■打太极拳
2001-01-02 来源:生活时报 大卫 摄 我有话说

百岁老人还在坚持上班——谁听了都会惊奇。这要从黄河说起。

黄河孕育了中华儿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它却是国人“心口永远的痛”:新中国建立前,黄河泛滥让沿岸无数的百姓饱尝流离失所的苦难,肆虐的巨兽被降服后,断流又成为“心腹之患”。20世纪90年代后期几乎每月都断流。记者从水利部欣喜地获悉,20世纪的最后一年也就是2000年,黄河一天也没断流。这应该感谢那些为治理黄河呕心沥血的人。

一位银须飘逸的百岁老人与黄河结下不解之缘,用他的一生写下了治理黄河的传奇经历。他的名字叫张含英,今年已是百岁高龄。他的传奇证明:执着者长寿。

一百岁了还“上班”

采访,在深冬的一个清晨,张老的家里透出一股古香古色的气息。摆放得整齐的书架上,除了马列文选,最多的是水利专著。阳台上茂盛的绿色植物呈现出一片生机,客厅正上方的墙上挂着一幅李鹏委员长的题字:“百年风雨多经历,一生治水赤子心”。张老的二女儿云彦说,这是父亲坎坷的经历和一生治水贡献的真实写照。

坐在书房中的张老,身着半新的中山装,一捧白须垂在胸前,双目炯炯有神,得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记者来采访,张老激动地与记者紧紧握手,“你们报纸我并不生疏,是我每天要看的,思想政治和科技工作的联系是从你们报上知道的。不管你们要问什么,我首先要说明的是,为人民服务这一点是从你们报上逐渐学习的。这不是过高的评价,而是实事求是,所以你们来我很高兴”。

张老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思维清晰,令在场的记者惊叹。

张老1979年由水利部副部长改任顾问,退出一线工作后,仍坚持每天到水利部上班,去年2月份由于患了动眼神经麻痹(张老笑称是神经病)休息了3个月后,6月份又因胸部积水住院治疗,目前身体和精神都不错。张老说:“现在,我的身体正在修养恢复之中,我有个小小心愿,就是等到新世纪春暖花开时,再去部里工作。”

张老说,他长寿的秘诀有三样:吃饭养胃、睡觉准时、打太极拳,精神方面也很重要,要乐观,有一颗平常心。张老从中学时开始打梅花拳,40多岁时,又学习了河南陈氏太极拳,一直到现在,坚持了60多年。

张老的二女儿云彦说:“他对自己生活要求非常严格,时间观念极强,他某个活动结束,你不用看表就知道几点,就严格到这种程度。5:00起床,5:40吃饭,6:30听新闻,7:00写笔记,剪报……不过,父亲经常跟我们说,年轻时人要养胃,别伤着胃,老了胃就养人。”

云彦认为父亲乐观向上的处世态度也是他长寿的秘诀。“父亲的一生经历了多少坎坷:清朝末年,袁世凯登极,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混战和国民党政府等时期,内心受到巨大的震动,但父亲一直保持平常心,向前看,认为一切都会好的。”

云彦说,父亲强烈的爱国心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当他听到国歌时,都是眼含着热泪的,别人可能听到国歌时是一种激动的心情,而父亲是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有切身的体会的。

黄河发水记忆犹新

1900年5月10日,张含英出生在山东菏泽城内的一个教师家庭。张老治水治了75年,可以说是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了我国的水利事业上,走上这条道路的原因是黄河洪水的肆虐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留下的深深烙印。“那时候夏天的傍晚,在院中乘凉,听老人讲黄河是天河,黄河之水天上来。故事没说完,就听到河工会敲起响锣,大声叫喊:黄河发水了。这声音往往会响彻整个伏季。曹州府一带是长期水灾严重的地区,这使我产生了治理黄河的愿望。”张老回忆说。

1924年张含英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土木工程系,次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8年他在山东建设厅工作时,提出了引黄灌溉和发展省内水电的建议。1939年9月后,他历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总工程师和委员长,还是中央设计局委员兼水利组组长。1947年他在中国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上发表了黄河治理纲要,系统提出了治理黄河的观点和思想。但是,由于当时社会黑暗,政府腐败,战祸频仍,其抱负无法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张老长期担任水利部副部长,参与领导全国水利水电建设,主持或组织了许多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对黄河的规划、开发、治理和保护。

蓄须和三个生日

采访张老,他那飘飘然的长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桌上张老年轻时的照片也是一捧长须,只不过经过了岁月的洗礼,黑须已被“染成”了白色。原以为是张老飘逸脱俗的人生追求的一种表现,没想到,这其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

1948年,张老当时担任国立北洋大学校长和中央大学教授。那时,国民党政府已是风雨飘摇,眼看学校正常的教学就难以维持下去了,因此,张老到南京政府去找教育部长要经费,教育部一位负责人劝他去台湾,说:“到那里你还是一位校长。”张老大吃一惊,但心中暗暗决定坚决不去,留在大陆迎接解放。为了不让劝他去台湾的人再来找麻烦,不到50岁的他就蓄起了长须。张老说,留起了胡子,别人就不太容易认出来。一来二去,胡子再也没有剪掉过,谁知一留竟50多年。

张老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却生活在一个不平凡的时代,老人说,他实际上有三个生日:一个是1900年出生的生日,一个是1949年解放日,一个是1981年入党日。在他的身上,记者看到了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拳拳报国之心和科学救国的崇高理想。

豪情依然不减当年

走过一个世纪的沧桑,张老写下了这样的新世纪寄语:

“展望新世纪,我们一定会比过去的100年发展得更快更好。面临新世纪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正是我们中国人发挥聪明才智的最好舞台。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无愧于祖先,为人类美好未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近作一首七言绝句诗,题目是:二十世纪反思

抚今追昔百年事,外患内忧布满怀。

作主人民齐奋起,惊天动地彩云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